本站关键词: 清塘、杀藻、杀水霉系列 调水解毒、底质改良系列 杀虫剂系列 内服药系列 消毒剂系列
1雨季对水产养殖的影响
1.1 堤垮鱼逃。洪水冲毁堤坝,鱼虾逃逸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。
1.2 浮头泛塘。连续阴天暴雨、光照不足,浮游植物死亡,光合作用产氧停止,而水体中下层水生动物密集,耗氧增多,加之水底淤泥深(>50cm),氧债多,造成水体分层,雨过初晴,天气暴热,极易造成水产动物浮头“泛塘”。
1.3 病原菌滋生。养殖水生生物为应对环境的应激,消耗大量的能量,体能下降,免疫力降低,潜伏在体内的有害病原菌抬头,容易产生疾病;水体内多毛类、桡足类、甲壳类等水生动物是病原菌的携带者,在连绵阴雨的条件下,病原生物大量繁殖;水底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下,有害病原菌成优势种群。这些因素诱导疾病暴发,间接导致水产养殖经济损失。
1.4 鱼体受伤。洪水冲刷,使鱼体受伤,诱发鱼病。大风暴雨来临,养殖鱼类受惊吓相互撞击,鱼类极易受伤,伤口感染,产生疾病。
1.5 水质恶化。暴雨洪灾对水质的影响:pH值下降,溶氧降低 (DO<2mg/L),水温陡降(降幅>3),有益藻死亡,有益菌群减少,藻相、菌相平衡遭破坏,厌氧细菌、致病菌滋生,亚硝酸盐、氨氮、硫化氢等有害化学成分含量升高。
1.6 生长受阻。养殖水生生物在暴雨洪灾的应激条件下,少摄食或基本不摄食,食欲下降,生长缓慢或停止。
2雨季前的防范措施
2.1加固养殖设施。秋冬枯水季节或水产品上市后,迅速加宽、加高、加固堤坝,浅改深、小改大、漏水改保水,清除塘底污泥。
2.2清淤保排涝。利用冬闲时节,疏通清理排水沟渠,保障洪水季节排涝畅通。
2.3控制水位。大雨来临前,密切注意气象预报,大雨前夕提前降低鱼池、水库水位。
2.4拦网防逃。大雨前,在可能出现过水堤坝、塘基,设置拦网防逃设施,在可能出现溃坝的地段用砂石袋、木桩加固堤坝。
2.5保障供电设施。暴雨前,检查供电设施是否完好,如变压器、发电机、线路、电杆的状况,保障洪水暴雨时及时排涝,保障紧急情况下增氧机的正常工作。
3大雨后的防控技术措施
3.1水质控制
3.1.1 增氧:大雨特别是暴雨或台风天气,没有阳光,光合作用产氧作用停止,养殖水体溶氧处于极度缺乏的状态。可在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 1-2 小时,促进上下水层对流,使表层高溶氧的水进入底层,能够缓解底层缺氧或溶氧不足的状况,晚上23:00 以后开启增氧机 4-6 小时,阴雨天夜间要延长开机时间,傍晚阳光刚刚退去时不宜开启增氧机。
采用上、中、下层立体增氧措施,尤其需要重视底层增氧措施,使养殖水体各水层有足够的溶氧来维持物质和能量循环。
3.1.2调节pH 值:大雨或连绵阴雨,造成池水偏酸,pH 值下降,有的下降至 7.0 以下,不利于水产养殖。大雨来临前,在塘基四周泼洒生石灰,能调节雨水进入池塘后的 pH 值,并杀灭由雨水泾流带入池塘的病菌;暴雨后,全池泼洒“调水解毒酸”,能有效调节 pH 值;向池塘中泼洒“ EM 菌王”、“爽水鲜”,能迅速清除硫化氢、有机酸等有害物质,平衡酸碱度。
3.1.3降低氨氮、亚硝酸盐含量:由阴雨造成的溶氧缺乏,致使水体物质循环受阻,氨氮、降亚硝酸盐含量急剧上升,危害水产动物健康。暴雨洪灾后,结合增氧措施,先向水体施用“展翔氨净”、“全能解毒灵”,再用“亚硝长清”、“活力底毒清”能有效降低氨氮、亚硝酸盐含量。
3.1.4 促进水体藻相、菌相平衡:雨季后,及时改良底质 (“氧化底毒清”、“速效底改”),同时使用生物菌肥(“氨基酸培藻膏”或“展翔速肥”+“展翔高磷”)迅速培肥水质,促进单细胞藻类的繁殖和生长,促进硝化细菌、固氮菌等有益菌群的繁殖。
3.2饲养管理
3.2.1 灾后死鱼死虾的无害化处理。将死鱼、死虾、死蟹从养殖水体捞起,集中深埋,并进行灭害处理,防止疫病蔓延和暴发。
3.2.2 缓解应激 。养殖池有条件的及时换去表层水(每次换水量不超过 20cm)可缓解鱼的应激行为,灾后鱼虾池塘,使用“维C应激灵”、“绿水解毒安”全池均匀泼洒,也能有效缓解鱼虾应激。
3.2.3 提高体质。 雨季中鱼虾应激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和 VC,因此要及时补充鱼虾的营养,及时恢复鱼虾体质,提高鱼虾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。雨季前后可在饲料中拌“黄金多维”、“黄金乳”、“黄金肽”、“水产酵母”、“生命核能”给与内服。
3.2.4网箱养殖。及时分箱,降低养殖密度,减少应激。严重灾害后,可在饲料中拌“氟苯尼考粉”+“三黄粉”投喂 5-7 天,对外伤严重的个体进行集体药浴 5-10 分钟,药物可采用“重点”“复合碘”“聚维酮碘溶液”。
3.2.5正确消毒。雨后,可采用“重点”、“复合碘”、“聚维酮碘溶液”低刺激的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。
3.2.6 及时补苗。摸清鱼池网箱鱼群数量,及时补充苗种,苗种放养前用 2%-3%的食盐水集中药洒一次。